在唐初,要说谁的功绩最大,那莫过于卫国公李靖。他的功绩在这个时期无人能及,号称大唐第一名将,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就连李世民自已都得承认李靖的才能。只是李靖并非是李世民的心腹,因为在李世民成大业的道路上,李靖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他没有参与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斗争,也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但通时李靖的能力非常的强,让李世民离不开他,因为李世民需要李靖的军事才能来抵抗北方蛮夷。可李世民又担心功高盖主,于是一直以来,李世民对李靖的态度一直处在既要用,又忌惮,时刻防备的矛盾当中。所以才会在凌烟阁功臣名次上给了一个第八的位置,不上不下。没有抬高李靖,又彰显了李靖的功绩。试想一下,若是当年李靖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恐怕排名也会向前提一提了。不过李靖的往年生活倒是不错,身不在朝堂,在家修养,后被李慎给返聘回来,这些年一直在育才学院研究兵法,不时的还会出来讲课,生活十分惬意。人最难得的就是让自已喜欢的事情。李靖也不希望自已的毕生所学就这么跟他一起进入棺材,如今有了一个机会可以让他的本事传承下去,他自然是非常高兴的。“陛下谬赞,老臣能有一丝成就,全都是仰仗陛下天威,这才对大唐有了一点点的贡献。只可惜如今老臣已经风烛残年,朽木老矣,再也不能随陛下出征。但若是陛下不弃,老臣还想最后为陛下出征一次,哪怕是战死沙场,也算是对得起陛下对老臣这些年的恩德了。”李靖听到李世民的赞许,起身对着李世民行礼,动作已不再像过去一般灵活,“唉~~药师不必如此,你之忠心朕怎能不知,可如今我们都老了,这天下已经不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以后得天下是属于太子他们这一代,我们就默默的看着,把机会让给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够成长起来。”看着已经七十九岁高龄的李靖,李世民忍不住叹息一声,眼前这位打下大唐半壁江山的军神,如今已经行将就木。就让李慎说的那般,美人迟暮将军老,最是红尘两不堪。这个年纪,李世民如何能够忍心再让李靖出征,况且他已经从李慎的口中得知了李靖命不久矣。只能委婉的拒绝。“陛下说的是,将来这天下是属于太子殿下的,我们这一代已经老了。”张亮闻言立刻附和起来。“我们是老了,可陛下还是壮年,怎能跟我等一般?”尉迟敬德却在一旁挑拨道。“你个匹夫,竟然敢质疑陛下说的话?”张亮立刻反驳。“老夫何时质疑陛下说话,老夫是说你,你就会溜须拍马。我说陛下一点都不老,你还不赞通?你信不信老夫揍你?”尉迟敬德立刻横眉竖立,张亮他可不怕,无论是论个人战斗力,还是功绩,他都碾压张亮。尉迟敬德的个人武力值,在大唐也算是数一数二的,论单挑,除了秦琼,他还没有怕过谁。“你。。。。。哼,不可理喻。”张亮果然怂了,他的确不是尉迟敬德的对手。“行了,朕老了又如何?老了就是老了,又有何惧?”李世民看到此景立刻出言制止。不过若是跟这三人比起来,他还真就是壮年,他才五十出头而已,而眼前这三人最小的也比他大十岁。尉迟敬德和张亮都是六十多岁,李靖七十九比他大了二十多岁。这么一比,他还是最年轻的。“启禀陛下,河间王,江夏王,赵国公到了。”这时有宦官进来禀报。“宣他们进来吧。”听到有人来了,李世民立刻吩咐。没过一会,李孝恭三人便被带了进来。“参见陛下。”“好了,这里没有外人,都不必多礼。”三人都是亲戚,两个堂兄弟,一个大舅哥。李世民给三人赐座后好奇的问道:“你们怎么来这么早?”按照顺序,这三人也不应该早到,毕竟李孝恭和李道宗是郡王。“回陛下,臣听说陛下今日早早就出了宫,于是就猜测陛下应该是来了这里,所以才匆匆赶来,没想到在路上遇到了道宗和赵国公。”李孝恭回道。他们的消息自然是要比那些普通的贵族灵通的多。“原来此如。”李世民恍然。李世民并没有问他们为何会来这里,因为他要的目的就是引这些人来见自已。他相信,就算是自已不说,这些老家伙也会明白。“启禀陛下,太子殿下,晋王殿下,魏王殿下到了。”“启禀陛下,卢国公,莒国公,英国公到了。”“启禀陛下,夔国公,陈国公。。。。。。。到了。”不断的有宦官进来禀报,一位位大唐顶级贵族到来。这些人里面有跟随李世民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勋,也有继承爵位的贵族二代。这些人也是得到李世民早早出城的消息,随后跟着来的。李世民吩咐都宣进来,顿时院子里面热闹了起来。李世民也没有注意仪表,就这么大咧咧的躺在摇椅上,来的文臣武将坐在两侧,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人则是守在自已老爹身旁。互相之间闲聊着,时不时的还会听李世民吹嘘一段,得来大家的各种马屁。这其中拍的最厉害的就属程咬金和尉迟敬德两人,这俩人可是李世民的铁粉。不多时,又有人陆续到来,这次来的都是一些朝中重臣,三省六部的官员。像马周,于志宁,许敬宗,阎立本,张玄素等等。每个人都在朝中身居要职,也代表着他们各自的家族势力。虽然众人都在闲聊,可所有人都在等陛下说话。今日陛下出宫绝不是偶然,尤其是在发生了大事之后。果然,在王德低语了几声之后,李世民轻轻的咳了一声。“咳!”在场众人瞬间安静下来,将目光投向李世民。(祝所有军人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