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小说

新星小说>唐伯虎深圳高三校服1446 > 第七十三回 万法本来平等,三教何不混一(第1页)

第七十三回 万法本来平等,三教何不混一(第1页)

原来传闻是真的!听到老道士罗公远这一番话,连先天真人都露出意外之色:《真龙虎九仙经》贫道看过,虽也藏有一部玄法,但最多称为上乘,可谈不上绝世,与传闻不符,如今看来,居然另暗玄机。罗公远冷哼一声,道:法不可轻传,尤其泄露天机的玄法,岂能真个遍传天下否则光是孽力反馈,都足以将老道我拖入幽冥,万劫不复!边上,李易深吸一口气,不再犹豫,心中书签直刺而落,《罗公远传》随之而生。遇到这么个神仙,若不学之,都对不起这个时代。不过,若真将功法告知,我恐怕反而无从习得,所谓绝世天赋都是虚的,要学此法,还得自老道士的传记中获得。一念至此,李易沉心于内,检查新得传记。这传记对老道士的描述也是寥寥几句,待鉴证事项有两个,第二个便是青城山中梦九仙之声,乃作地仙经。李易心中抵定,但有这么几位当面,自然要多挖掘些东西,便道:在下在山中久居,对许多事不了解,对几位的事迹知之不多,今日既然皆在,正好与我说说,也好开开眼。甚好!老道士见他这般上道好学,越看越是顺眼,坐在椅子上大口吃着,还指了指其他座位,别愣着,都坐吧。他这心里则另有盘算,暗道,只是望气,虽知此子年岁不大,最多三十,但终是雾里看花,得找个机会摸摸骨,明晰根骨,看看如此良才美玉的根骨有何清奇之处。先天真人倒不客气,寻了个椅子坐下,自斟自饮。姗姗来迟的杨起见着一屋子的大佬,进也不是,退也不成,站在原地,体悟人情世故。学宫的颜阙疑终于憋不住了,看着僧人、老道,说着:两位固然是道佛两家的顶尖人物,可佛在西域,道在九天,求佛寻道,或弃祖,或抛家,行出世之法,于天下苍生无益,吾辈既生于世,当不寄托于虚幻,不托避于山林,唯视前路,勇猛精进,磨砺真心,方可前行。他不卑不亢,亦不畏惧,一番论述后,对李易道:李郎君尚且年轻,听先天真人说,你赤子之心,于世间多有不明者,既如此,更不该托于出世之法,即便能修得神通,但囤于一人之心,不见人间广阔,难窥化境!说到这,颜阙疑见李易面露沉思之色,话锋一转:我学宫根植于百家余韵,依托神州万里,入则有万卷典藏,出则有万里河山!便想去官场走一遭,体会人情百态、调理山河阴阳,也是可行;亦可行兵家事,杀胡灭国,真有武勇,能封狼居胥也未可知!这些也是修行,还有诸多助力。李易点头道:万卷典藏、万里河山,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调理阴阳,饮马河山,着实令人向往……颜阙疑当即精神大振。他本就因李易参悟了书圣帖、凝聚了华彩文思,认定要将李易引入学宫,结果佛道两家的顶尖人物突然跳出来抢人,又是焦急,又是进一步认定了自己的判断!因此一开口,就拿出了学宫的底牌!底蕴与人脉。百家余韵,千多年的积累,以及如今遍布各处的儒家弟子,但凡想要在大唐有一番作为的人,不可能不心动。李易自是心动的,不说学宫中的诸多典籍、孤本,就说再过几年天下大乱,若能得学宫之力,说不定有办法能延缓。以他前世的经验来看,如那安禄山之流,或许是大乱的引子,但轰然炸响,河北纷乱百年,绝不是一朝一夕、一人带头便可成,怕是早有了诸多火山在暗地里积蓄,所以能延缓,却难以根治。至于说利用前身的身份去利用皇帝之力……若李易没记错的话,在各种影视作品中,李隆基都是放任李林甫、杨国忠等人将自己的太子往死里欺负。太子尚且如此,何况其他那可是从无数政变中走出来的皇帝,防儿子防得死死的!罗公远这时放下酒肉,就道:学宫牵扯诸多,非是上佳之选,学了老道的功法,在山里快活逍遥,怎么都好过在那书堆里打转。李小子,你切莫想岔了。李易闻言,便暗自摇头,想着这位前辈道行虽高,但格局小了,小孩子才做选择题,他李易身怀《众建传记》,自然是全都要!儒、道、佛如今都根植于中土,都是人来修行,又没什么高低贵贱,谁说不能都学他这般想着,斟酌着该如何委婉表达时,老道士忽的脸色一变,一下起身,身若游龙,就到了门外。老道忽然想到还有要事未做,得先去做了,李小子你莫担心,过几日老道就来传你法门,可千万别跑了!留下这么一句,老道士的身影消失在夜色深处。远处,一道幽光闪过。李易凝神一看,立刻认出来,正是大唐好证人夜游神。先天真人笑道:这老道儿,怕是又担心被城隍的人发现在此。李易好奇道:罗道长与洛阳城隍之间,莫非有什么恩怨恩怨谈不上,只是这老道儿当年喜好以幻戏人,着实得罪了不少人,莫说是如今的洛阳城隍,就是贫道……说到这,她骤然闭口,转而道:如今这位洛阳城隍,可是个妙人,老道士自然不愿落入其手。李易更加好奇了,就问:哦不知这位城隍是何身份先天真人当真是极品破壁人,半点不谜语,干脆回道:现下这洛阳城隍,复姓上官,你可猜到是谁上官婉儿不该吧不是说此女为李隆基所杀么李易猜着这个名字,将信将疑,但见先天真人含笑模样,却更加好奇这位女冠的身份,似乎与皇室相关之事,就没有她不知道的。正当他思量之时,那神会僧亦道:罗道友既走,贫僧也不好久留,缘至岂须强李施主若想问询禅宗法,可来宜人坊菏泽寺,皆可传之。说罢,也不等回应,转身便走,身形消失于夜色中。洒脱随意,这和尚还真是个妙人。先天真人称赞起来,又瞧了瞧颜阙疑,相比之下,颜君就有几分功利气了。颜阙疑哈哈一笑,就道:人在凡俗,何作出尘状况且,就连真人这等人物,先前不也为了崇玄署与祠部司之争而奔走千秋节已过,我倒是没有什么念想了,况且祠部司虽有几个不错的年轻人,放在往年,也足以赢得满堂喝彩,只是此番千秋节上出现一人,惊才绝艳,将其他人的风头尽数盖过,崇玄署固然没落得好,祠部司也是未竟全功。先天真人笑盈盈的说着。李易也感好奇,就问:不知是哪位俊杰如何惊艳心中则遍数唐代人杰,想着能配得上惊才绝艳之称的人物,十有八九是诗仙、诗圣、诗佛这等人物。先天真人就道:此人起初只让人觉得机巧多变,在千秋节上妙语连珠,看似粗俗,却说得皇帝开怀,因此得赏,随后在崇玄署、祠部司为首的道佛论战时一语惊人,让皇帝很是惊异,特意问了他几个道佛之事,竟对答如流,俨然是精通两家之学……妙语连珠精通佛道两家李易按着这个要点回忆人名,终是不得其法,索性直接问道:真人还未说那人的名字。先天真人笑道:那人名唤安庆宗。安庆宗李易一愣。先天真人点点头:你没听过是正常的,此人此前并无多大名声,不过他那父亲却有些身份。李易对这个名字确实陌生,但对安这个姓氏很是在意,当即问道:他是安禄山之子你居然知道那胡儿先天真人有些意外,不错,正是安禄山那胡儿之子,安禄山前些日子做了范阳节度使,他这儿子是特意被送到长安给圣人拜寿,日后也会留在长安。说到最后,她的表情意味深长。李易眉头紧锁。安禄山今年做了范阳节度使那是不是意味着大乱要起来了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发育可恶,到底是哪年将乱上课时有没有背过啊,是天宝多少载啊!。。将有乱啊!洛阳城外,老道士罗公远屈指一算,察觉到一股乱象,不过他算得是洛阳局势:等李小子拜了师,就带他远离这是非地,找个灵山宝地闭关个十几年,修成地仙法,出山亦可镇得道宗气运。如此,老道也能安心去行那最后一步了。祖师!见过祖师!正当老道士思量之时,两个声音从旁传来。唉——叹了口气,但老道士并不意外,甚至还停下脚步,等一男一女两个道人跟过来,便干脆说道:我知尔等来意,莫要催促,老道我已寻得佳徒,可为蜀中掌教,你等且等几日,我便与他信物,令他登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