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国的反制与自主化
:拆解钢铁密码
1964年冬,新疆哈密某秘密基地的拆解车间里,寒风裹挟着沙尘拍打着防弹玻璃。六名技术员围着一辆拆卸大半的苏制t-55坦克,焊枪的蓝光与手电筒的光束在钢铁残骸间交错。周正明摘下护目镜,镜片上蒙着一层白霜,他的目光落在发动机舱内错综复杂的管路系统上。
"开始吧。"他深吸一口气,将图纸铺在沾满油污的工作台上。这是团队拆解的:熔炉中的新生配方
1965年深秋,新疆马兰基地的材料实验室里,刺鼻的化学气味与金属灼烧味交织。技术员林卫国戴着防毒面具,将一勺淡蓝色的液体倒入坩埚,喷灯火焰舔舐着容器底部。当温度升至120c时,液体突然剧烈沸腾,迸溅出的液滴在石棉台上腐蚀出黑色斑点。
"还是失败了!"他扯下面具,额头上的汗珠滴落在实验记录本上。这已经是没有结束,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