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汞雾全息的生化契约
一、硒化汞纳米胶囊的基因递送机制
微观刺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安全实验室里,苏棠戴着三层防护手套,将装有墨绿色液体的离心管举到光源下。悬浮在生理盐水中的硒化汞(hgse)纳米胶囊泛着诡异的虹彩,这些直径仅60纳米的微型载体,此刻正静静等待着被注入活体的那一刻。
"zeta电位+285v,符合预期。"助手小林盯着分析仪的屏幕,声音里带着兴奋,"这种正电荷足以让纳米胶囊像磁铁一样吸附在带负电的细胞膜表面。"苏棠点点头,脑海中浮现出纳米胶囊突破人体防线的画面:它们会顺着血流抵达靶器官,在特定酶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包裹其中的致命武器——经过改造的crispr-cas13系统。
这个系统携带的trpv1-k710n突变基因,源自一种能在50c高温下生存的沙漠鸟类。正常情况下,trpv1离子通道蛋白是人体感知疼痛和温度的关键,但经过改造的变异体却能赋予细胞超乎寻常的耐热性。而crrna序列(5-gacucuagauguacu-3),则像精准的导航,引导cas13a蛋白直扑目标rna。
"开始动物实验。"苏棠将纳米胶囊溶液缓缓推入实验小鼠的尾静脉。半小时后,当她切开小鼠的肝脏,显微镜下的景象令人震撼:纳米胶囊已分解为hg2和se2离子,而释放的crispr系统正在疯狂编辑细胞内的rna。Δg
=
-342
kcalol的超高结合能,让crrna与靶序列迅速结合,cas13a的hepn结构域随即激活,如同微观刺客般切割着rna链。
但实验很快出现了意外。还未完,请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