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儿当知道自己的能力,从前他都是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姬怀素心想着,结果云祯却仿佛看到什么恶心的东西一样,转过头去:“去就去吧。”第50章野望 “皇上,今日臣之经历精彩跌宕,比话本还要曲折,忍不住即刻给您奏报。” “臣等到了冀州城,始终不见流民,更打听不到河口决口一事,此事大有蹊跷。臣进城门时,看到冀州城门把守的兵丁,并非普通兵丁,衣甲甚固,检查也十分精干,收起城门税来也十分强硬,贪婪丝毫不掩饰。与一般城门把守多用募兵不同,应为冀州正规府军,此大违常理。” “臣便留了心,进了城中,与朱绛多留心与城中纨绔儿结交吃席,打听府衙官员等行事,果然和皇上您说的一样,张犹高为人和平老成,才干平平,脾性疲软,且目疾也甚重了,如今府衙多是府丞杜中云等属官上下把持,城中人只说我若要办事,只管找杜中云即可。” “待到晚间回客栈,怀素公子却忽然道杜中云私下联系了他派去的中间人,手里握有张犹高与冀州军勾结来往,治河不力,偷工减料等证据,又甘愿出首,在供状上画押,要深夜在庄子上见我们几位钦差,才可相信。” “怀素公子便定了要去,臣却想着皇上识人,一贯烛照千里,目光如炬,张犹高既是这等人,如何敢行如此大事?臣一向闻地方上猾吏欺上瞒下,勾结世族,行不法之事,因其多为地方豪族世袭,势力强大。朝廷派下的地方官员,因任期短,极难辖制,这张犹高怕不是也是被属下扣了一口黑锅在头上呢?于是臣多了个心眼,趁着城门没关,让青松拿了天子剑出城,往雍州去调军。” “幸好皇上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事先将冀州军调在边界了。当夜子时我们到了庄子上,果然那杜中云胆大妄为,我们才进了庄子,就发现被冀州军给围上了,原来都是那杜中云勾结了冀州军的副将,竟然想要截杀钦差大臣,然后栽赃到张犹高身上。” “幸好我们带的护卫和镖局的护卫都是好手,抵挡了一回,撑到了青松带着雍州军骑兵前来解围,还将杜中云等贼子都拿下了,现在正在问口供中。约莫知道是他们将这流民都做了流寇圈杀,将这河口决堤的事死死瞒着,因着知道一旦河口决堤的事发了,他们贪污修河的银子事就要发了,可惜张犹高大人已被他们毒杀,连畏罪自尽的供状都写了放在府衙书桌上,后边会有详细供状具奏朝廷,臣一切都好,皇上勿要挂念。” 丁岱捏着一把汗读完昭信侯写来这满满当当的一页纸,姬冰原沉着一张脸:“既然知道蹊跷,如何就敢真去那庄子上?少年人真是不知轻重。” 丁岱只好笑道:“幸而带着龙骧营和镖局的护卫呢,侯爷也是急着立功心切,都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若不是行此险招,倒也不能这样快将恶人面目揭露。” 姬冰原叹气:“朕原本也想着让张犹高好歹任完这一任再换人。可叹,若是太平着,想来也不会有此一劫,终究是朕于心不忍,用人不明之罪,反倒害了张犹高不得善终。” 丁岱吓了一跳道:“皇上如何怪起自己来?您这日理万机的,如何管得到那一个小小的冀州?这张犹高也是先帝用过的老臣了,皇上一贯优眷老臣,这冀州平日也风调雨顺的。小的看,这位张老大人也太昏庸了,这手下如此行事猖狂,平日里还不知如何鱼肉乡里呢,便是此次没事,我看都察院也少不得议他一个昏聩之罪。” 姬冰原微微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摇了摇头:“朕给吉祥儿写封信,让他即刻回京。” 丁岱看着姬冰原这样子,想来昭信侯回来肯定要被好好算账,不免有些替云小侯爷捏把汗,连忙过去给姬冰原铺开纸。 云祯果然很快收到了姬冰原的回信:“前信谄词如潮,巧言令色只为掩饰冒进急进之失。不可再擅自行险,即刻返京,诸事交姬怀素留冀州处置。” 收到信云祯有些可惜,但诸贼已成擒,接下来的确就是治河的事了——他也不想天天看着姬怀素他们在那里盘点河工,运筹口粮,运送土石竹篓,甚至还在组织人在堤坝上种草,不得不说姬怀素这上头的确很有两手,准备得很是充分,若不是在张犹高一事上判断失误,本来这一次他还真的是大功一件。 果然京城八百里快马加急送来旨意,命康王四子姬怀素为总办水利事务大理寺卿,先将冀州事处理后,沿河督办治河水利事宜,晋王二子姬怀盛任少卿,协办统筹修缮堤坝的修缮土石料、河工、口粮等运筹备办。昭信侯云祯即将一应犯人押解进京送都察院审理。 云祯便妥善交接了一轮,命人将一干人犯都锁进囚车准备押解进京,又等姬怀素将此行细细写了奏折,将所有口供一并打包交给他。 他文采自是不消说的,云祯粗看了下没问题,也署了名,姬怀素道:“此次你当为头功,惭愧,是我轻信轻忽了,陷大家于危险之中。”他满脸惭色。这次的确是他大意了,他太轻信于得于前世的经验了! 如今看来,只怕前一世张犹高也是如此这般被扣上了铁证,死无对证,虽说后来那杜中云等人也未能活命,但只怕当时督察院也是被如此蒙蔽了过去。 这次结结实实给了他一个教训,要不是云祯机警,提前让人带了天子剑去调军,只怕他才重生,就能立刻栽在这些猖狂贼吏手里! 所幸皇上也未责怪,还给了自己个官职,治河,虽是苦差,又极棘手。但他一贯是不怕苦,只怕没机会的,少不得只能踏踏实实做上几年,做出实绩来…… 所幸北疆乱起还有几年,他还来得及,姬怀清显是被淘汰了,这一次淘汰得太早,大概应该是吉祥儿从中作梗的原因。姬怀盛母亲为商贾出身,只这一点就无法和自己抗衡,很显然他也志不在此,只是来京里点个卯,和未来的储君打好关系罢了,经过这次,他应该也会支持自己,有晋地周家这样巨富商家在后头支持运筹备办,这次差使又更轻松许多,这应该也就是皇上将姬怀盛任少卿的用意了。 他心里描补盘点了一番,自觉还是非常有希望再次得到储位,只该以此为教训,不可再轻信依赖前世经验,越发小心谨慎才好。 云祯看了他一眼,没说什么,姬怀盛笑道:“我们也没想到,全靠云侯爷此次救命之恩了。” 姬怀素展颜笑道:“这次我们患难与共一回,倒也算的上生死之交了,接下来我们再齐心合力把治河这差使办好了,也算不负圣命,不愧百姓了。” 云祯又转头看了他一眼,姬怀素今日穿着新制的从三品官服,容颜俊秀,双眉修长如鬓,目光里充满了自信,他忽然笑了下,嘲道:“生死之交?” 姬怀素看他的神情,忽然语塞,云祯点了点头,又道:“实不必了,好生治河,踏踏实实吧。” 他想想姬怀素领了这治河的棘手任务,只怕也要几年才算完。自己这回京城,会有许久不必看到他,若是这几年再好生在皇上跟前上上眼药,把他的储位给坏了,把他弄回封地去,也是件大美事,不由心中一畅,倒是愿意和姬怀素多说几句: “怀素公子,其实你素有才干,又文采斐然,只是有个毛病,你若早点改了,将来必然前途无量啊。” 姬怀素听他语带嘲讽,知道必不是什么好话,但看他双眸熠熠,神情灵动,再想起他当初在自己怀中死去的凄惨样子,心中一软,想着被他嘲讽几句也不当什么,笑着问道:“什么毛病?” 云祯扬了扬眉毛:“你的眼睛,只看得到比你强的人。” “有这慕强势利的毛病,谁同你做生死之交啊。”怕只有你生我死吧! 他翻身上马,对着姬怀素一笑,扬鞭“驾!”的一下,骑着他的雪白宝马绝尘而去,朱绛想笑,到底还是忍住了,指挥着护卫们押送囚车,缓缓前行。 姬怀盛听到云祯讽刺姬怀素,也有些掌不住想笑,到底老成些,转头含笑着打圆场道:“昭信侯少年意气,出言无忌,不要放在心上。” 姬怀素嘴角却微微一翘,也含笑道:“世人皆慕强者,昭信侯尚年少,天真烂漫,值得结交,怀盛兄不要放在心上,我们俩如今共领一差使,还当同心同德,将这差使办好才好。” 他笑得真心实意,竟像是全然不介意,姬怀盛心中倒是暗暗纳罕,也不知道此人养气工夫如此,还是真的心胸宽广全然不介意,两人又议了一回如何治河,才拱手而别。 他却不知,姬怀素少年时在王府被父兄欺压磋磨,不知不觉却也生成了古怪的想头,弱者原本就该被强者统治,至于强者是仁义还是暴戾,那弱者都是无法反抗的,只能忍受,若想不被欺压,当然就是自己走上那最高处,成为最强者便是了。 也因此他听了云祯的话,未见愧疚,却歪解到了另一条路上去了,吉祥儿莫不是正因为如此,这一世才这么努力变强?上一世他们感情甚笃,岂有如此重生后就轻易放下,虽说待自己仍冷漠如冰霜,但焉知不是爱之深恨之切呢,他听自己弹曲,不也感伤落泪了?可见自己尚有机会,如此一想,那勃勃野心越发如野火在胸中燃烧,只有再次成为最强者,他才能再次拿取他的战利品。第51章戍边 押着囚犯,走得就慢。尤其是云祯心里越发有些想着慢点到京城才好。一则云祯几世都不曾好好在京城以外看看外边的世事,如今难得出来,不免每处都细细走走问问,二是一想到回到京里皇上少不得又考问功课,他还欠了不少字,更心虚是他擅自行险一事,明明已经看出不对,还要冒险,这想一想就知道皇上一定很生气。 总之,还是再迟一些回京城就好了,他回忆了下,再拖几天回去,皇上就该去泰山祭天了,这样就又拖上一个月,等皇上回来,这事儿应该也忘了差不多了。 他想得甚好,白天和朱绛走走停停,晚上朱绛也陪着他赶功课,朱绛本就是个精于玩乐,一路上说说笑笑,算得上十分舒心适意,只可惜云祯还想再多走走,高信却亲自来迎他了。 云祯看到高信带着一队人出来,过来和他行礼,还只以为他是出来办差路遇,还只是笑着问:“高统领这是去哪儿办差呢?” 高信笑道:“皇上要去泰山祭天,想带侯爷一起去,因算了算时间恐侯爷押送囚犯,耽误时间,特意命卑职过来接应侯爷,这囚犯您就交接给我带来的护卫,尽可放心,我则陪同侯爷、朱五公子尽快回京。” 云祯一怔,朱绛已大喜道:“能陪皇上祭天!这是多大的荣耀啊!” 高信笑盈盈:“正是呢,朝中大臣能伴驾随行,那都是朝中重臣。” 云祯偷懒心再次破灭,只好命人将囚犯交接了,随着高信的车驾一同返京。 不几日果然回了京城,姬冰原看到他回来,先问了果然身上未有损伤,才算放心,留了云祯和朱绛一同用膳,和云祯说道:“你这行事太过草率急进,朕知道你是一心想立功,让朕给你差使,但为主将者,原本就不可如此轻率,你确需要历练一番,朕想过了,等泰山回来后,你去西山大营任个副将,好好学学这布兵排阵,运筹帷幄本事。” 西山大营!那可是真正的京营了!云祯追问:“那就不用再再上书房进学了?”在军营里自然是要与将士起居,没可能还进宫进学了。 丁岱在一旁已经忍不住笑了:“皇上果然没猜错,一说去西山大营,侯爷肯定高兴不用读书了。” 云祯嘿嘿了两声。 姬冰原道:“旬阳郡王立时就要赐婚了,到时候也就不进宫进学了,怀素和怀盛也派出去办差了,宫里就只留几个年岁小一些让翰林院的学士们教着,你反正也读不下,就还是不让大学士们头疼了。” 云祯喜形于色:“太好了皇上您真是高瞻远瞩,见微知着,再英明不过了。” 姬冰原笑了声:“大学士们教不了,少不得朕自己来教了。” 云祯震惊:“什么?!” 姬冰原点头:“每日大字一张,每月策论一篇,朕都要看,每月命专使去收,少一日都不行。” 云祯目瞪口呆,姬冰原看他神情好笑:“怎么,朕学识不配教你?还是朕不当管教你?” 云祯勉强笑:“哪能呢,皇上您学识卓绝,教臣是绰绰有余,您又是臣的长辈,管教臣是应当,就是臣就是根朽木……” 姬冰原嘴角勾起:“不可如此妄自菲薄,行了这就是你这次差使的赏了,咱们再看看给朱五赏些什么。” 朱绛抬头,受宠若惊:“皇上,臣这次去什么都没做,不敢求赏。” 姬冰原道:“该赏,姬怀素姬怀盛都赏了,吉祥儿也得遂所愿去了西山大营,你呢?朕之前看定国公的意思,是想给你谋个御前侍卫的出身,过几年娶亲说媳妇也好看。” 朱绛却忽然起身出来,双膝跪下道:“臣想去边军任职,求皇上恩准。” 姬冰原一怔,连云祯也愣住了看向朱绛,朱绛之前和他日日说笑玩耍,完全没有提过这一想法,这是抽的哪门子风呢?他知道边军是什么意思吗? 朱绛道:“臣之前稀里糊涂,但这些日子和两位宗室公子,以及昭信侯一同出去走了走,也觉得臣这日子过得有些糊涂,因此也认真想过。这次军制改革后,九边重镇都急缺将领,臣为武将世家出身,恳请去边军任职。” 姬冰原低头看向他:“朱绛,你可知道戍边边将是要吃什么苦吗?戍边将领,镇守边疆,责任重大,大多只能将家眷带去,数年甚至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回京了,你尚未成亲,且定国公年事已高,还需你堂前侍奉尽孝,这事朕不能轻易应你,你还是回去禀了你祖父,你家高堂才好。” 朱绛道:“我并非长子长孙,家业无需我承继,高堂另有兄弟尽孝。祖父昔日平定天下之勇勋,臣愿效法,报效君上国民。至于家中长辈,臣回去说服他们,但求皇上恩准。”说完他咚咚咚叩了几个响头,倒像是真心实意要去戍边。 姬冰原命人扶了他起来,倒是对这个纨绔子弟多了些改观:“起来吧,既然如此,你先回府,朕赏你些金银回去,你这出去一次,也该回去和定国公尽尽孝,既有此志向,也合该向长辈禀报才好。” 朱绛脸上露出喜色,看了眼云祯,叩头下去了。 云祯被朱绛这一出搞得摸不清头脑:“朱绛这是出去一次,脑袋抽风了?边将啊!边城都没有吃喝玩乐地儿,他真去了会不会过几天就哭着又求着找我和皇上您说情调回来啊。”他这却是有些担心朱绛是一时热血上头,过了几天后悔,索性现在姬冰原这里打个底铺垫铺垫,省得过几日又要替他说情撤回,皇上跟前能瞎说吗?况且之前也没和自己商量商量,云祯满脑子摸不着头脑。 姬冰原笑了下看了眼懵懵懂懂云祯:“可能发现你们都太有出息,他也有了立志心吧。” 他点了点头又叹息道:“本来这些功臣之家的后人,原本从军是最好不过,守上几年,把边军握在手里了,要挣个功勋极容易。但大多这些功勋之家的后人,都只是躺在先辈荣耀上做二世祖,难得有个愿意去做守将餐风吃土,算是极有骨气了,但定国公老人家若是来找朕哀求,朕也当不起这苛待功臣后代罪名,且看他如何说服家里人吧。” 云祯有些闷闷,姬冰原看他没精神,也便命人:“去拿了朕前些日子调香露来,给侯爷带回府去吧,明儿再来宫里见朕,朕知道你如今只想问问朱绛到底怎么想的吧?” 云祯有些不好意思:“原本回来是该陪您说说外边的事,咱们不管他了,我给皇上再说说话。” 姬冰原一笑:“朕忙着呢,外边使臣还等着朕。什么时候说不行,何必看你在这里悬着心,又有什么意思了。” 只见个宫女果然捧了香露过来,云祯接过那香露,只觉得那宫女身上一阵芳香袭人,直冲鼻端,他忍不住打了个喷嚏,慌忙拿手巾子捂住,这可是君前失仪大不敬,他脸微红看向姬冰原。 姬冰原挥手道:“行了不用看朕,你在朕跟前失仪多了,回吧。” 云祯连忙谢了赏下去了。 殿里恢复了安静,捧香宫女婷婷袅袅往后退了几步,身上香味越发浓郁。 姬冰原闻到香味,抬头看了眼那宫女。 宫女一怔,脸上浮起了一片霞云。 姬冰原却垂下睫毛,面无表情,宫女对那犹如能够扫视她五脏六腑一眼有些忐忑,但却还是微微低下头退了出去。 姬冰原却问丁岱:“刚才侍香宫女叫什么名字。” 丁岱屏住呼吸,低声道:“昭霞,三年前入的宫,禾川人,良家子。” 姬冰原淡淡道:“打发出宫,即日起不得在宫里伺候。” 丁岱深深弯下腰:“奴婢遵旨。”心里却深深叹了口气。 姬冰原却又想了下道:“关注下定国公府,朱五好好怎么忽然想从军,是不是家中有什么事。” 丁岱又应了声是,下去不提。第52章修行 青松得意洋洋,通体舒畅,身上已然换了宝蓝色太监服,他这次得立大功,皇上奖赏,准他提职。 他正在耳房里细细和墨菊等内侍说着他如何连夜骑马疾驰三十公里,求援调军的光辉经历,当夜如何惊险,他们如何死里逃生,云侯爷如何英明盖世,滔滔不绝,好不得意。 正说得热闹,却见一位年长尚宫带着一宫女走了出来,路过耳房前廊,那宫女有些面生,却已换下宫服,脸上眼圈红肿,手里拿着个包袱。 青松心中好奇,笑着问尚宫道:“姑姑办什么差使呢?这宫门也快落钥了吧?” 年长尚宫笑道:“青松公公好,是送今年新采选的侍诏姑娘去内务衙门,遵上口谕不留宫了,即发还家乡呢。” 青松一听便知道这样紧着打发出去的定是犯了大错了,又看了两眼那宫女,看颜色甚好,已是羞窘得满脸通红,便也不再问,等走了才悄声问墨菊道:“今年新采选进来当差的多吗?” 墨菊摇头:“别提了,千挑万选留下来这几个伶俐出挑的,结果又犯错了,千叮嘱万叮嘱不要操之过急,规规矩矩当差,自有她们的福分,咱们皇上虽然不收用,但在体仁宫待过的女官,哪个不是衣锦还乡,荣耀之极的?可惜了,一看就知道这姑娘急了。” 青松咂舌:“这样花枝一般的姑娘,水灵灵的,看起来也和侯爷差不多年纪……皇上都看不上啊。” “然后呢?” 他们身后响起一个声音,青松和墨菊慌忙跳了起来:“见过爷爷。” 丁岱冷笑道:“好容易换了这身蓝皮,嘴巴又开始管不住了?上次吃的教训还不够?依我看你管不住自己,早些出去才好,省得早晚连累你爷爷!” 青松连忙笑着自己掌嘴:“好爷爷,丁爷爷,是我的不是,我这自己掌嘴。” 丁岱瞪了他一眼:“进房来给我说说你这一路的见闻。” 青松笑着道:“不是回来就给爷爷您报过了。” 丁岱道:“我是问朱五公子。” 青松一怔:“朱五公子……一路都是陪着侯爷玩儿啊。” 丁岱拍了下了他的头:“一路玩儿?朱五公子今日在皇上面前自请戍边,要任九边守将!他之前可有在侯爷跟前提过?” 青松震惊:“什么?真没有!和从前一样啊。” 丁岱拉了他进房细问。 定国公府,朱绛自请戍边的消息也掀起了疾风暴雨。 他父亲朱文庸正在书房里叱责朱绛:“御前也是你信口开河,热血冲脑胡说八道的吗?戍边是什么人去的?那都是罪将流卒待的地方!你连媳妇都没娶,就自请戍边,你还能议什么好亲事?你祖父正替你议着一门贵亲,这消息一传出去,竟是将人都得罪死了!你给我立刻进宫去请罪——不对,去找昭信侯帮忙说情,就说你是一时口快,皇上念你年幼无知,恕了你信口开河、狂妄荒诞之罪!” 朱绛垂头长跪着,腰身笔挺,什么都没说,神情平静。 朱文庸见他如此,越发暴怒:“似你这般日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不过是跟着昭信侯出去了一番,借光立了点功,沾了点恩赏,你还真以为是你自己的本事?那是皇上私下早安排妥当送给昭信侯的大功了,你们就是去捡的现成功劳!你就该有自知之明,还真痴心妄想,自以为自己能做出什么事业来?我只怕你玷污祖宗,给家里引来大祸!” 朱绛平静道:“父亲日日在家中,莫非又做出什么光宗耀祖的事不成?也不过是寻章摘句,编几本附庸风雅的诗集,纳几房美妾,生几个儿子,闲下来办办文会,听听门下清客的奉承,这样的出息日子,儿子倒觉得不必重复了。待到门户倾覆,大祸临头之时,也不过多一人少一人的差别罢了。” 朱文庸暴跳如雷:“你这逆子!” 他正拿了桌上的砚台要砸向儿子之时,帘子一挑,定国公朱云却走了进来,拄着拐杖:“住手!” 朱文庸气势一滞,放下了砚台,上前赔笑迎接父亲:“父亲您怎么来了,是为了这逆子吗?让儿子教训他即可。” 朱老国公看了他一眼,坐下来道:“好容易有个长了些志气的孙儿,我只怕被你教训倒教训坏了。” 朱文庸一怔,陪着笑脸:“父亲这么说,儿子无地自容了。” 朱老国公看了眼朱绛:“你可知道,你祖母在为你议一门贵亲,那小姐出身名门世族,温柔贤淑,才华横溢,你祖母亲自上门相过,是极难得的貌美,对方十分舍不得嫁,毕竟你那点纨绔的名声在外。要不是这次你同昭信侯出去办差,办得颇为漂亮,对方松口还不会这么快。但你若要去做戍边守将,那对方是绝不可能嫁过来的,这门亲事只能作罢了,你可想好了?” 朱绛平静磕了个头:“祖父,朱家不缺安享富贵,尽孝承嗣的子孙,多孙儿一个不多,少孙儿一个不少。都说世禄之家,鲜克由礼,富不过三代,不如放孙儿自去搏一个荣华前程,赌一个光宗耀祖。” 朱老国公脸上微微动容:“来日边疆苦寒,寂寞冷清,你可能会老死边关,无妻无子,到时候孤苦一生,不要怪长辈不曾劝阻你。” 朱绛道:“五年之内,边衅必起。” 朱老国公脸色剧变:“谁和你说?皇上?还是昭信侯?” 朱绛沉默。 难道这竟出自上意?朱老国公脸色变幻不定,过了一会儿拄了拄拐杖,长叹出一口气:“好孩子,我同意了,你下去吧,我和你父亲再商议商议,你放心,一切行李都会替你打点好,也会替你选一个好一些的驻城,拜托人照料你。” 朱绛道:“不必选,就常林城。”边乱起,第一个被屠的城,重生一次,他愿先从救一城人开始,这就是修行。 朱老国公一怔:“常林不好守,又地处偏僻,真有事其他边城不易援救呼应。而且实在太小了,你去那边会很清苦,条件太差。你这样出身,选个大城做守将,皇上和兵部不会不准,又容易出战绩。” 朱绛道:“无非是马革裹尸,魂归故乡,也得个光耀门楣。”他说到这里忽然一愣,想到了之前云祯吹的《白马归》来,他忽然有些走神,若是自己真的战死沙场,吉祥儿也会为自己吹一曲葬歌吗?那倒也是死得其所了。 朱老国公已断喝道:“朱家也不是那等送孩子去死来换名声的人家!” 朱绛心头一暖,磕了个头:“祖父,你就当成全我这报国救世之志吧——更何况,您老不是福将吗?吉人自有天相,孙儿必然得了您的福泽,将来也是个事事如意的如意少帅呢?” 朱老国公眼圈红了,哽咽着,胡须都在瑟瑟抖动,却居然又笑了:“我朱云一生庸碌,全靠侥幸得到今日,生子亦皆为平庸,没想到老了,倒得了个有大志气的好孙儿!果然是天降福运!” 他上前扶起朱绛,反过来按住朱文庸的背:“你过来,你该给你儿子下拜!我们朱家前程,尽拜托给你这儿子了!” 朱文庸满脸惭色,朱绛却连忙再次跪下磕头:“是孩儿不孝,不能侍奉祖父、父亲膝下,不能为朱家延嗣承宗,从此往后,你们只当孩儿出家了吧!” 朱老国公老泪纵横,扶起他来,却见外面有人小心翼翼报:“老大人,昭信侯派了人来传话,问咱们府上五公子得空不,得空的话请去侯府一叙。” 朱绛猛然抬头,朱老国公问:“可知昭信侯有什么事找你?” 朱绛道:“想来也是为着戍边的事,我今日说得急切,也未与他商量。” 朱老国公忙道:“你去吧,有什么回来再说,昭信侯年纪虽轻,却不可慢待了。” 朱绛道:“是。” 他起了身出来叫人备马,一眼却看到了方路云:“对了,小方。”他想起来:“我祖父已同意我去戍边,皇上必然也不会拦,朝廷很快就有任命下来,到时候我可就直接到边疆去了,你和他们别的家养小厮不同,你若是想留在京城,我把你送回侯府去,云侯爷看我面子上,也会给你个好前程。” 方路云下跪沉声道:“小的愿随公子往边陲去。” 朱绛看了他两眼笑道:“好,也是个好男儿。” 他重活一世,生死看淡,但这人原本是军奴出身,挣一条路不容易,这会子他偏又想起他和吉祥儿要此人的时候,吉祥儿对他说的话:“我只要一心一意。” 他喉咙微微发热,那时候他的小吉祥就重生了,带着满腹的怨气,隔着一世,在和从前的那个混账说话。 直到现在,重生一世的他才收到了。 可惜一切都已经来不及啦。 若是吉祥儿仍然恨他,见他就咬牙切齿,恨不得杀了他解恨,那倒说明他还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