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那客人一直只多不少,往往两小时不到,整个摊都空了,夫妇俩便可以收拾东西回家。他们的选址也很明确,就在一些国营工厂或者学校门口,不管是上班还是上课,早晨时候就是人流量的高峰期。再加上手艺过硬,回头客很多。一些市民一看两夫妇的面孔,就养成习惯,自发地跑来买早餐。于是不过半年,夫妇俩就挣了许多钱,过年时节“衣锦还乡”了。而殷玉娥则还是兜里空空,这可把她刺激到了,脑海里那么多先进经验的她,居然还不如同村的一对老夫妇!普通的包子馒头,居然还能挣得比她多??殷玉娥因为被刺激狠了,那颗不服输的心彻底被激起。不顾秦茂说“我们应该提高手艺或者别做饮食”的建议阻扰,她开始去市场上买起了一些新鲜骨头,还有花椒、豆瓣、八角、豆豉等等调味料,开始熬起了麻辣烫锅底料,甚至还预备了三种辣度微辣、中辣、麻辣、还有朝天椒的变态辣,她就不信了,这种川蜀风味的饮食,还吸引不了本地人的眼球?在失败了好几次,耗光了所有存款买骨头吊汤后,她总算勉勉强强熬出了像样的成品,感觉自己尝起来的滋味又辣又爽后,就马上迫不及待地摆了出去。不过还是老样子,初期众人皆被这新奇的小吃吸引了,客如云来的时候,殷玉娥的想法又被搬走了,甚至还点醒了不少摊主,让他们也做出了适合本地人口味的辣美食,比如卷饼加辣条,关东煮加小米椒,红白鸳鸯汤等等,每一样都很受欢迎。无形之中,殷玉娥又给他人做了嫁妆。别看摆摊不需要门店,就不需要成本了,殷玉娥夫妇每日天不亮就得起床,赶去菜市场辛辛苦苦抢购荤素食材。以往殷玉娥在殷家一向爱睡多久是多久,有时候甚至舒服服服地睡到日上三竿,代价最多被老太太骂骂,根本不疼不痒。可是现在不行,菜市场要是去晚了,那菜和肉都是被人挑剩下来的,根本不新鲜,用来烫菜根本就是赶客。所以殷玉娥只能忍着,天天辛苦爬起来,等到夜幕降临,再累死累活地推着摊子去夜市,日子久了,殷玉娥也受不了了,觉得这一切跟自己幻想挣大钱的场景出入极大。而且刨去这些食材成本,他们在家熬汤得开火,开火的煤气水电有是一笔支出,还有那房租费,房东早对他们天天在家里煮东西有意见了,好几次凶巴巴地驱赶着小两口搬出去,现在居然半夜还开始熬麻辣烫了,这还让不让邻居们睡觉了?所以他们还得另寻他处。而且因为殷玉娥熬汤水平实在太次了,为了省钱,选用的骨头都不够新鲜,再加上还常出现一些调味料放多了或者放少了,火候不够等问题,那忽高忽低的熬汤水平,自然留不住回头客。没有回头客,就只能吸引那些想尝鲜的小年轻一次性消费,可那些小年轻也不是傻子,吃完了,觉得味道除了辣爽之外一般般之后还会继续来。更别说其他家也有麻辣烫摊子,价格更优惠,味道更好,他们肯定选其他摊子。于是几个月下来,别说挣钱了,倒是依然债台高筑。晚上数着零星的入账钱,殷玉娥双眼憔悴,一口气憋在心中,再看看身边沾枕即睡的丈夫,每天只知道唯唯诺诺地应付客人,什么挣钱的想法都要她来想,她来出主意。她每天在为这点收入愁得掉发睡不着,对方还能没心没肺地呼呼大睡,殷玉娥越看越气,忍不住伸脚将人踹下床。“媳妇怎么了?”对于婚后脾气越来越阴晴不定的媳妇,秦茂也不恼,揉着眼睛从冰冷的地上爬起,这天气冷,他想回到暖和的被窝里。可他这副好脾气的窝囊模样,反而更刺激了殷玉娥,她又蛮横地一脚将人踹下去,开始扯着被子,流着眼泪撒泼道“你为什么那么没用?为什么??你以前不是这样子的,你能挣大钱啊!为什么我看你现在一点能力都没有,跟村里的那群窝囊废差不多?我对你还不够好吗,你为什么不赶紧成为一个有能力的男人,好好的报答我!”像对她姐那样,将她捧在手心里,让她像一朵娇嫩的温室小花,不受风吹雨打,不需要操心这些家长里短的琐碎,好好的、美美的做一个精致阔绰的富太太就够了。她和她姐到底差在哪里?为什么同样一个秦茂,表现竟会如此的天差地别??想到这里,殷玉娥的眼泪不自觉地就掉了下来,沾湿了被子。以前?可他以前就是这样子的啊。对于媳妇的抱怨,秦茂是困惑的,当然了,也有被媳妇数落谩骂后的难受,但自从来到城里,媳妇对他的所作所为和出谋划策,他也都是看在眼底的,知道一直挣不到钱,还欠着一屁股债,媳妇压力大,心里苦,于是平时脾气不好也是正常的,而且对方那双眼红肿眼中含泪的模样也实在可怜,秦茂只能包容着,安慰她。“媳妇你别哭了,你说得对,是我没用,不能给你好的生活。但是我们俩还年轻,只要我们肯吃苦,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他说这番话的时候,心情是真心实意的,殷玉娥听了,心情激荡不甘的情绪稍微被抚平,心想可能真的是她操之过急了吧。秦茂现在也不过二十二,放在后世,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大四男孩,而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子还介于青涩和成熟之间,很多时候都跟个愣头青似的,一时半会看着没出息也是正常的。也许再熬熬,熬个两年,对方就成熟了呢。殷玉娥只能这样告诉自己,脑海里回想着上辈子姐姐殷玉娇坐在小轿车里、穿着羊毛皮袄,怀里抱着一只精贵宠物的富太太模样,再把那张明艳动人的脸,换成自己,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里安慰。等他们夫妻吵架停止后,楼下的房东又来敲门了,骂骂咧咧道“大半夜的你们不睡觉,吵什么吵?话说,都喊你们三天内搬家了,你们两夫妻怎么还没搬出去?”这年头房与房、楼与楼隔音差,一家吵架,全楼知道,再加上殷玉娥和秦茂两人吵架是常态了,三天两头都要来一出,自然招致邻居们不满。被人呵斥甚至驱赶,秦茂羞赧,连忙开门道歉,且再三保证一找到地方就搬出去。而殷玉娥却是面露不满,暗骂了两声,然后等被训得狗血淋头的秦茂回来后,她又起了新主意。“秦茂,客人都说我们的麻辣烫锅底不好喝。”秦茂无奈一笑,有些疲惫“你才知道呢?”他都说过妻子好几次了,可妻子一直冥顽不灵,说麻辣烫重要的不是底汤,影响麻辣烫口感和风味是那种调料,只要够麻,够辣,不要吝啬放辣椒就好了。可事实证明,麻辣烫好不好吃,美味的汤底才起着决定作用。殷玉娥从刚愎自用中醒神了,她撅着嘴道“可是我不会熬汤诶。”在殷家,一向都是她姐姐殷玉娇做家务,在厨房内进进出出,殷玉娇做饭做菜甚至熬汤都是一把好手,也曾言过,想要教给妹妹。但是殷玉娥当时嫌苦嫌累,觉得家里做饭的有她姐就够了,便拒绝了。其实,她担心的是,她要是学会厨艺了,罗老太绝对会逼着她进厨房,她就得被迫接过锅铲,给全家人做饭。这样她不就成了全家的煮饭婆了吗?她凭什么给殷明麓那废物堂弟做饭啊?她才不干!现在殷玉娥后悔了,后悔自己在姐姐想教她的时候,没有马上点头甚至花功夫去学,落到现在熬汤水平实在次的局面,真是悔不当初。听媳妇说不会熬汤,秦茂道“没关系,我们可以学。很多东西都是从零到有的,只要肯学,我们的水平总会上去的,到时候换个街市卖,客人也会变多的。”对此,秦茂很有信心。可殷玉娥却不这样认为,她转着脑子道“我看我们的麻辣烫手法都被抄得遍地都是了,市场明显都饱和了,还是算了吧,我们别开麻辣烫店了,而且每天都得早起去菜市场买食材,这样太辛苦了,我们干脆开其他的吧?”秦茂还没来得及说话,殷玉娥已经自顾自的决定了“夜晚人流量多,我们不做麻辣烫,就做烧烤吧,搞成大排档形式,再买一些桌椅板凳,让客人可以做着吃,等到日子稳定了,我们再卖啤酒、饮料和小龙虾,肯定畅销。”之前她嫌弃烧烤油烟重,长期围在炉子周边,会加速肌肤衰老,现在想来,是她想岔了。挣钱的话,就该不折手段,加速衰老算什么啊?钱到手才是真的啊!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反正是秦茂烤,又不是她烤。衰老和油腻也跟她没关系。殷玉娥掌握着家里的经济大权,她的强势专权,和想一出是一出的雷厉风行,让秦茂根本反对不能,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于是过年来了,夫妻俩不但没挣到钱,欠的债务反而更多了,甚至因为交不起房租,被新房东毫不留情地在大冬天给赶了出去。夫妻俩只能灰溜溜地回到文水村,过年的气氛已经烘托得不错了,家家户户门口都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看着亲朋好友见面那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殷玉娥倍感失落。这半年来,她不仅没挣到钱,因为经常试吃烧烤,那体型胖了,皮肤也变黄变黑变粗糙了,因为生活不如意,看着年龄还老了三岁。在看着一直在家里专心复习的好姐姐殷玉娇,那皮肤养得白净细腻、小脸还圆了一圈。明明才半年,光从面容上,两人竟已经划开了差距。要不是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不然都以为殷玉娇才是妹妹,而殷玉娥才是姐姐呢。刚回家,她还看到殷玉娇,正往自己脸上涂着凝露般的护肤品,她当即就瞪大了眼睛,那是电视广告上常见的一个国货,商场里也有卖,但是一盒就要五十大洋。她每次看着眼馋,想买都不舍得买,甚至根本买不起。那她姐姐,一个穷乡毗邻的穷丫头,怎么用得起呢?答案很快就揭秘了。原来一直被她忽略的堂弟小宝,在半年时间内出演了近五十个角色,最近因为被选上了《香楼奇缘》剧组的少年时期的主演,而荣登上了城市畅销杂志《大众》,他那俊俏的脸蛋儿,在公众面前亮了相。不少人都记住了这个小家伙。于是找他拍戏、拍广告的不胜枚举,于是自然有大笔大笔的人民币入账。而随着这孩子身价水涨船高后,家里的经济条件也在逐渐变好,这孩子半年没回家了,但一直陆陆续续从城市里,买了许多东西寄回村子。每个家里人的份都有,除了钱和日常用品,自然也给殷玉娇这个大姐,买了绑头发的漂亮头绳,呵护皮肤的雪花膏、护手霜啊,甚至还有变漂亮的化妆品,如口红等等,每一个都是小家伙精挑细选的。对了,还有小皮鞋和小皮袄,她锁在衣柜里不舍得穿呢。于是呈现在众人眼里的殷玉娇,像极了一个时尚的城市女孩。听完了这一切,殷玉娇心情好一阵恍惚,扶着墙才止住了脑里的晕眩。先前离开文水村时,她的心情是迫不及待的,因为她本来还幻想着自己能挣大钱,好好地盘下一家店,自己当老板娘,天天躺着数钱。等到过年回乡的时候,就穿着商场摆在橱柜里的时尚小皮鞋和大皮衣,风风光光地回到文水村,炫耀自己在城里挣了多少多少。可她最后一无所有,除了一屁股债务,什么都没挣到,反而是她这个被她看不起的姐姐,先她一步,打扮得漂漂亮亮,宛若上辈子一般。而带来这一切的,又是她第二个瞧不起的堂弟小宝,一个九岁大的小娃娃,不对,现在该叫金娃娃了。这让她怎么能接受呢?自然备受打击。甚至在她和秦茂回村的时候,很快就被半年前借钱的人给找上门来了,大家的理由都是“玉娥啊,过年了大家都急着用钱呢,你什么时候还我们钱啊,说好的两月就还呢,你这样说话不算数可不行啊。”“!!!”她哪里有钱还,殷玉娥被缠得焦头烂额,只能敷衍几句,但这些人不依不饶,也不去找她的家人。谁让罗老太先前就放出了狠话,说殷玉娥这孙女嫁出去了,就是秦家人,跟他们家没关系,于是他们只认准了她和秦茂两口子,堵着他们还钱。就在殷玉娥被缠着没办法的时候,一辆黑色轿车在经过泥泞道路的洗礼后,缓缓地驶进了文水村。殷玉娥眼睛登时瞪大了,爆发出了无比的艳羡,结果那车却在她面前停下了,车窗慢慢摇下,露出了一张她八辈子忘记不了的可爱脸蛋。“姐啊,你怎么会在这里?”那人还翘着小腿,脚上蹬的小皮鞋、领口挂着的小墨镜一看就贵,语气还有点微妙的幸灾乐祸。第137章是小宝!他现在穿得人模人样,一双乌黑的眼睛晶亮晶亮的,除了那红扑扑得不知道是兴奋还是感冒的小脸蛋,和貌似长高了一点之外,模样打扮像极了电视机上的小明星。而她则被债主缠得几乎无法脱身,宛若一只落水的丑小鸭,在漂亮的小天鹅询问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殷玉娥满眼嫉妒,下意识磨着后牙槽,还没来得及说几句。小宝隔壁那衣着华贵的少年就开口道“这寒风吹得冷,瞧你脸冻得,快把窗户关上。”小家伙听话的应了声“好”,不等殷玉娥回话,那小手马上摁在手摇车窗的把手上,一点点把车窗摇上去。于是那张令她又嫉又妒的小脸马上就消失了,似乎那孩子完全无意与她交谈的模样,令殷玉娥差点破骂出声,你发达了了不起啊?不过一个三流小演员,鼻子都要翘上天了,以她的自尊心,能忍受这样的忽视?殷玉娥连忙甩开纠缠的债主,忙不迭地追着车尾气,跑回家去。这一路上村子里都很热闹,红红火火的十分应景,还有不少小孩在放鞭炮呢,噼里啪啦的声音不绝于耳。马上要送小家伙回殷家了,小家伙趴在车玻璃上,不断地往外看,那活泼的腿儿也在蹬着,因为兴奋,那脸红扑扑的,情绪极为激动高昂。令少年见了想笑,他理解这孩子半年没回去了,肯定极为想念家人,想念这村庄里的一草一木。但他也不舍得和这孩子分开,独自一人回到那空荡荡的大宅子里。从习惯了有人陪伴的烟火喧嚣中,回归平静冷清的寂寞,这才是他受不了的落差。但他又不能把那懵懵懂懂的孩童拘在自己身边,这太过自私。少年盯着小家伙的侧脸看了好一会儿,才做好心理准备,从保镖身上接过一件厚外套,给人穿上“小宝,我要走了。我不在的时候,你身体弱,抗性低,平时要好好穿衣服,不要再感冒了。”闻言,小家伙一边习惯地伸出胳膊穿衣服,一边回过小脑袋,十分惊讶地道“傅哥哥,你要走了吗?”这惊讶的表情不似作伪,少年定晴几秒,才看到那孩子耷拉着小脸,失落道“我还以为你要和我一起过年呢。我的广告、我的电视剧在大年三十后,都会陆陆续续在电视上投放,我原想和你一起看。没有你陪我鼓励我,我肯定没法演出这么多角色,接那么多广告。”“我想我们一起围着电视机看的。”这些直白坦然的话,像是小猫的爪子,在少年心口挠了一下,又一下。说罢,小家伙还上前,用自己热乎乎的小手,牵起少年稍微泛着冰冷的手心,孩子气地晃了晃道“大手牵小手,走路不怕滑。”这是他为厂家拍雨靴广告时的一句台词,放在现下,竟也十分合适。像是一枚暖烘烘的小太阳,冲破银河系围了过来,照耀着他荒芜的心,少年竟舍不得放开,于是就这样被牵着来到了热情洋溢的殷家,住了下来。殷玉娥随后赶到,谁让两条腿的跑不过四个轮子。虽然半年没跟娘家联系了,但她还是很习以为常地踏入殷家的大门,刚想质问小家伙,说“小宝你怎么回事,见到姐姐都不打个招呼?”她甚至还想问问小宝,为什么半年过去了,你给殷玉娇买了那么多东西,什么高档国货护肤品,什么皮衣夹袄,甚至还有几条城里头流行的牛仔裤、阔腿裤、针织帽等等,让殷玉娇看着洋里洋气的,光凭一身的靓丽,都把村花都比下去了,那她也是亲生姐姐,怎么没有呢?想问这话的时候,她浑然忘记了半年前的骗钱挑唆事件。只理所当然的认为,她平日里虽然讨厌小宝、恨不得弄死小宝,好让家人重男轻女的一颗心拐正。但除此之外,她也是殷家的一份子,和殷玉娇一样,都是小宝的姐姐,就应该享受和殷家其他人一样的待遇。反正核心意思就是一句话你发达了,给殷玉娇买的东西,也该给我来一套,她也是姐姐,怎么能不给她买呢?没等她气势汹汹地质问,殷明麓就跟后背长了眼睛似的,抬起小脑袋,圆溜溜的眼珠子眨巴着,大庭广众之下先发制人道“姐,过年了,我的红包呢?”突然这么一问,殷玉娥噎了一下,竟忘了自己原本要发难的台词,道“什、什么红包,我跟你是同辈,为什么要给你发红包?”他们都是同辈,哪有弟弟找姐姐伸手要红包的道理。“可是姐姐你都结婚了啊。李红姐刚刚都给我发了。”小家伙扁了扁小嘴,提醒道。李红是隔壁李家的闺女,自从没考上大学,便直接工作了,前两月刚结婚。其余人也附和道“是啊,玉娥你是忘记你都结婚嫁人,早已不是黄花大闺女了吗?”众人七嘴八舌之下,殷玉娥这才蓦地一惊,想起文水村的习惯,成家立业的男人和嫁为人妇的女人,辈分自动升一辈,见了年龄小的,都得发红包。再加上,小宝是她亲堂弟,大房二房没分家,一直住在一个屋檐下,关系当然亲厚,她不能不发,不然传出去是要被戳脊梁骨的。问题是,她根本没钱,要怎么发这个过年红包啊?一直以来,仗着年龄不大,殷玉娥根本没意识到自己身份的转变,早已经不是伸手要红包的类型,而是得给红包的类型了,于是过年回家一趟,连红包纸都没提前备着,更别说兜里都掏不出几块钱了。殷玉娥慌了,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想大庭广众之下,选择质问小宝了,反而被人拿红包堵住了话头,这么多人都盯着她呢,她如果拿不出钱,根本糊弄不过去。面子使然,让她不肯承认自己没钱,只好支支吾吾道“哎我平时忙,竟把这事给忘了。小宝啊,钱平时都是你姐夫管的,不在姐这,你等姐两天,改天再给你一个大大的红包,行不?”等这群看热闹的亲戚伙儿散了,到时候私底下就给个一角钱,把小宝这孩子糊弄过去就行了,殷玉娥算盘啪啪啪的打得极响,却不知殷明麓早有准备。“好!”小家伙往自己嘴里塞花生米,听了这话,特别善解人意地点头,然后对自己的小伙伴,挺了挺小胸脯,阔气道“我姐姐去城里工作半年了,肯定挣了很多钱,说是大红包肯定大红包!说不定有五块钱呢!!”“哇,五块钱!!我长那么大,爸妈都没给我那么多呢!”“真的吗?李红姐刚刚给了我五毛压岁钱,玉娥姐会给更多吗?”“哇,玉娥姐好了不起。”这群叽叽喳喳的孩子都是殷家亲戚或者邻居家的小孩,平时跟殷家走得近,按情分来说,是殷玉娥都得给红包的人选。小孩子单纯,不知道殷玉娥欠了村里人一屁股债的事,只知道玉娥姐去城里打工半年,肯定挣了不少,能给他们发厚厚的压岁钱,让他们能好好去小卖部买零嘴和鞭炮玩了,哇,想想就好开心!一个小宝好糊弄,十几个孩子加起来簇拥着她,那就堪比一群嘎嘎嘎敲锣打鼓的鸭子,殷玉娥被围得表情惊恐,差点透不过气来。她想掌自己的嘴,说发红包就发红包,为什么要说发大红包,大红包也就算了,为什么要在一群孩子面前说?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于是这些天,殷玉娥过得宛若噩梦,她兜里殷家的给完了,还有秦家那边的一群孩子,殷玉娥差点绝望了。为了保住面子,为了能在亲朋好友面前继续做人,维持体面的形象,她只能咬牙给出去了。而等她给完红包,就真的一点钱都不剩了。悲剧还在发生,因为那些债主又横眉怒目、咄咄逼人地找上门来了,不等脸色大变的殷玉娥推脱,劈头盖脸的就是一句“你连亲戚小孩的红包都发得起,哪里像是没钱的样子?快还钱!”殷玉娥有苦说不出,只能把秦茂当挡箭牌推了出去,自己好喘口气。等到年夜饭那天,全家乐呵呵的在吃饭,餐桌上全是大鱼大肉,油水足得很,满满当当十多道菜,摆满了整个桌子还放不下。看得出殷家的日子是真的越过越好了。殷玉娥一边心思复杂,一边风卷残云,大口朵颐。尤其是今年,村里不少人家都装上了十四英寸黑白电视机,包括殷家。这些装了电视机的人家,家中都聚集了不少人,挤都挤不下,有的人家就干脆将电视机摆在屋外放,当全村同乐了。反正过年了,闲来无事也不需要耕种,看什么节目呢?除了春节联欢晚会这种家家必看的,当然还有殷家小宝演的电视剧啊!之前小宝随随便便一个饼干广告,全村的都挤着看呢!更何况现在是电视剧要播了!“出场了,我看到小宝了,在那里!”“哪里哪里?我怎么没看到呢。”“就那个红衣服的长得最俊的那个!”场面一度欢声笑语,看着屏幕上那顾盼神飞的孩子,殷家人个个笑逐颜开,满是自豪。兴奋过后,大家簇拥着最前头的小家伙,认认真真看起了电视剧。殷玉娥坐在一个小板凳上,被挤到最角落,她对这种老套电视剧根本不感兴趣,也就这年头大家生活枯燥,没看过多少戏,才会看得津津有味。她只是嫉妒小宝的好命,这个上辈子本该被养废的孩子,怎么突然就飞上枝头变凤凰了呢?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际遇。尤其小宝哪怕演的只是个配角,但参与的大多还是一些经典连续剧,后世二三十年各种翻拍,但是很多人还是认为这个版本的电视剧才是最经典的,改编最好的。而小宝都能在其中留下经典角色,这让殷玉娥怎么不嫉妒呢?没有人比她这个重生者更了解肖像权的重要性,用金钱来比喻的话,就是小宝那张如俊俏的脸蛋只要在公众面前亮亮相,就足以转化成大笔大笔的人民币入账。而名气越大,肖像权越值钱。只要那张脸,贴在一款默默无闻的过气产品上,立刻就能让这款产品枯木逢春起死回生。也就是说,殷家的酱料厂,只要届时贴上小宝的人头像,哪怕还没上市,就注定稳赚不赔。等到小宝越来越有名气,而酱料又实在好吃的话,有朝一日火遍全国市场也不是梦想。殷玉娥后悔了,她后悔半年前没有听秦茂的话,插手家中的酱料业,现在厂子快建好了,人手也招聘好了,只等年后再折腾一波就正式开工了。无论是管理层,还是负责生产加工的技术人员,各个岗位都插满了人,已经没有她的位置了。可让她就这样看着娘家这样红红火火下去,而她不能分一份羹,她又不甘心!她得想办法让自己分到好处!她不是想巴着娘家吸血,她只是想作为参与者,为娘家的好日子出一份力而已。第138章说干就干。在一次午饭后,见自家娘在勤快地收拾碗筷,殷玉娥就自发地凑了过去,从自家娘手中接过碗,放到水池里,口气体贴道:“妈,你辛苦了,碗放着我来洗吧。”大房媳妇,也就玉娥娘闻言,诧异地瞪大了眼睛,下意识瞄了眼天,心道今天这太阳也没打西边出来啊。她纳闷道:“你咋主动揽事了,平日也没见你这样过。”“哎呀,我就是心疼妈你做那么多活儿而已。”虽已经嫁人了,但殷玉娥还是故作小女儿姿态地撒娇道,“而且这过年的亲戚朋友多,碗筷自然也多,我怕妈你一个人搞不定,才想着来帮你。常言道,女儿是爸妈心中的小棉袄,妈你们平时那么辛苦,我瞧在眼底,自然心疼啦。”话虽这样说,但见小女儿的笑容有点假,甚至透着几分讨好,大房媳妇心里其实亮如明镜。知女莫若母,她知道,这闺女无事献殷勤,绝对有事相求,也不知道是想借钱还是其他事。看这孩子连小宝的红包钱都掏不出,恐怕是前者。她还不知道,这闺女是想要钱没错,但更想染指家里的酱料厂。而且对方聪明着呢,知道从自家娘这里做突破口,柿子找软的捏,求人也得找耳根软的。